3月31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新规范》)。
新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,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;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;提高了户门、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;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;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;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;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、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。
新规范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。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,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在规模、布局、功能、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,对住宅项目的建设、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。
据了解,这份《住宅项目规范》落地之前,住建部曾于2019-2022年,先后三次发布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征求意见稿),可见新规范的审慎及重大意义。
值得关注的是,新规范发布后,会不会出现建安成本增加,推升房价?会不会对存量在售项目带来冲击?又会对我国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?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发思考。
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,新的住宅项目规范,比如层高从2.8米提高到3米,提高隔声指标和隔声性能等等,确实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,但一方面,随着智能建造水平提高、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造楼机、机器人、装配式的应用,也能够减少成本。
同时他认为现在及以后建造出来的好房子,由于产品品质更高了,价格比同区域其他可比房源价格略提高也正常。房子回归居住属性,也必然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,会存在品质差异的加成。
就新规范对存量在售项目是否会形成冲击的问题,李宇嘉认为,新规范是底线指标,即将住房建筑标准拔高了,而市场上已经面世的改善型住房,开发商竞争或内卷的是“上限指标”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或高限指标,所以对这一类产品的影响并不是很大。
“新规范的发布,最大的影响就是激发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促进换房需求。”李宇嘉如是说。
他表示,好产品供给出来以后,会产生示范效应,从而带动换房,以及带动二手房挂牌,让新市民、年轻人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实现住房梦。
这有助于构建先租后买、先小后大,先上车后改善、逐步提升居住福利的梯度购房消费模式,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,是房地产的新模式。